一生只育一株苗
近年来,云南省普洱市大力推进茶产业基地有机化、加工标准化、企业集约化、市场品牌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市茶产业整体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2021年,全市现代茶园面积达175万亩,毛茶产量12.4万吨,同比增长4.9%;综合产值338亿元,同比增长15%。截至目前,普洱市茶产业从业人员近120万人,是普洱市头部支柱产业。
在推动普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涌现出无数为普洱茶产业发展而贡献一生的人,肖时英就是其中之一。自1953年大学毕业主动申请来到云南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肖时英只做了一件事:为云南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使云南大叶种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为云南茶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提及普洱茶,业界都会想起一个人:被誉为“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的肖时英。1953年,肖时英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来到云南边疆,随后的半个多世纪,他只做了一件事:为云南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使云南大叶种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为云南茶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生只为一株茶,这是肖时英生前对自己的评价。他在《我们亲历的普洱茶》一书中这样写道:“木兰(肖时英的爱人)和我,一生为茶。”“回顾半个多世纪的茶叶生涯,几经坎坷和沧桑,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我们并不惋惜,唯有为云南大叶种茶树去耕耘、去开拓、去创新,始终是我们心中的向往和追求。”
初秋的普洱,满目葱茏。一场秋雨过后,驱车来到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倚象镇大寨村的大草地村民小组,漫山遍野的茶园云雾缭绕,犹如仙境。
“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些立体生态茶园,都是肖老师生前指导种下的。”说话的这位,是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生产科科长杨显鸿,他口中的肖老师,正是云南普洱茶泰斗级人物,拥有“大国茶匠”、云南省“蕞美科技工作者”、“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等众多美誉的肖时英。
年轻时候的肖时英和张木兰。普洱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8月16日1时30分,肖时英因病医治无效在普洱逝世,享年91岁。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到2022年8月5日生病入院前,肖时英老人一直活跃在茶园,孜孜不倦地分享研究所获,默默地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做贡献。
半个多世纪的坚守,肖时英只做了一件事:为云南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经过反复试验摸索,肖时英夫妇试验成功“以苗育苗”的扦插新方法,使云南大叶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解决了云南大叶种茶扦插不易发根的难题,为云南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的祖祥有机茶园。人民网 虎遵会摄
肖时英与云南结缘,源于大学期间。1931年2月,肖时英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1950年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茶专业,从此开启了学茶、研茶、种茶、制茶、教茶、评茶、写茶的一生。
“我和爱人张木兰是同班同学,在读书期间的一次展览中,一位中国台湾教师拿了从云南带去的大叶种茶参展,那是我头部次见到云南大叶种茶。”肖时英生前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正是那一眼,让他与云南的茶结下了一世的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他和张木兰主动打报告,要求到云南去工作。
1953年春,两个年轻人怀揣着希望和梦想,扛着一木箱的书和笔记,背着心爱的小提琴,带着简单的行李,从武汉启程,登上从长江逆流而上的轮船,再乘烧木炭的汽车、云南窄轨小火车,辗转数千里,历时20多天才到达昆明。
到云南省农业厅报到后,肖时英和张木兰被分到了当时云南唯一的茶叶科研单位——勐海茶叶实验场工作。当时由于交通闭塞,肖时英和张木兰辗转玉溪、普洱、景洪等地,步行近千里,历时一个多月,终抵勐海。此后便一直扎根边疆,把青春奉献给了云南茶。
“当时的茶树,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茶树,若要发展新茶园,缺少茶籽,我们就想通过扦插繁殖来解决茶籽不足的问题。”肖时英生前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为了解决茶树繁育茶籽不足的问题,他和张木兰先后开展了茶籽育苗、茶树扦插、茶树嫁接等多种繁殖方法试验。
经过多年的试验摸索,试验成功“以苗育苗”的扦插新方法,使云南大叶种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有效解决大叶种规模化种植发展中的茶苗供给难题,还为后来运用扦插技术种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肖时英和张木兰还先后选育出了“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等多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云南大叶种茶树新品种选育和繁殖奠定了基础。
“1987年,‘云抗10号’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现已成为云南茶区种植面积蕞大的无性系茶园。”杨显鸿说,同时,肖时英还致力于茶树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创制良种名优茶,众多茶农从中受益增产增收。
肖时英老人栽种的立体生态茶园。人民网 虎遵会摄
1993年9月,肖时英正式退休。然而,退休后的他并没有放下研究了几十年的云南茶,而是和妻子张木兰自掏腰包,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创办了时木茶厂,开启了立体生态茶园的探索之路。
“当时师父开办茶厂,我想也并不是为了赚钱。”杨显鸿说,他的这个想法,在师父《我们亲历的云南茶》一书中也得到了证实:“搞这些,并不是为了赚钱,有相对固定的茶园,更便于做科研。”
如今,走进时木茶厂,肖时英老人在这片茶园里留下的“印记”随处可见:平面树形茶园、立体生态茶园、多品种组合种植、茶园间种林木、茶园铺草施肥等多种试验研究,许多大胆的想法,都在这里一一尝试。
“师父是一个十分认真、严谨、做事一丝不苟的人,每一种实验,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杨显鸿说,建成示范性的立体生态茶园后,肖时英又继续为云南这片土地选育、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
2019年,经过多年选育,89岁高龄的肖时英还选育出具有早生、高产特点,适合制作名优天然品质的无性系茶树新良种——紫香早、木兰糯茶;2002年,张木兰去世,为了纪念已故的爱人,肖时英还选育了“木兰1号”新品种,为云南茶叶良种又添新兵。
杨显鸿介绍,立体生态茶园种植模式在茶叶产量、茶园环境、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有效解决茶叶“丰产不丰收”、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难题。
“经过不同地块、多行测量结果,实际测量结果,时木茶厂茶园台面平均宽度2.6m,采摘面平均宽度2.3m,折合每亩的行长度为333m,每亩的采摘面积765.9m2。”杨显鸿说,亩采摘面比周围农户多出了72%。
杨显鸿介绍,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肖时英和张木兰将时木茶厂130亩茶园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立体生态茶园”,被评为“国家级立体茶园建设标准化示范区”,成为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板。
“立体生态茶园凝聚了师父毕生所学,它是一种创新的生产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杨显鸿说,为了让生态立体茶园技术得以推广应用,肖时英在耄耋之年仍开班收徒,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和茶农。
2017年12月,肖时英“导师带徒”招徒仪式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举行,14名茶人成为肖时英的首批入门弟子,杨显鸿就是其中之一。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他坚持把课堂‘搬进’茶山,经常带领弟子到茶山讲课,从茶园管理、良种培育、茶叶加工等方面进行系统讲授,既开展了教学,又送技下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农业科学技术,深受弟子及当地群众的好评。”杨显鸿说。
2019年5月,肖时英第二批“导师带徒”共招收学徒35人。他的这些徒弟,有的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的是茶企业的老板、有的是地地道道的茶农。“‘有教无类’是师父收徒的原则,在师父看来,成为他的徒弟没有学历、经验等门槛限制,只要热爱茶、肯学习、有发展云南茶志向的茶友,就可以来一起学习。”杨显鸿说。
杨显鸿介绍,时木茶厂的“立体生态茶园”,聚合了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的优势特点,综合运用立体茶园开垦、多品种组合种植、茶树不同修剪方法等多项绿色发展技术,构建成以茶为主,茶、林、花果和养殖结合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具有自身维持和物质良性循环功能,可获得比单一生产茶叶的常规茶园更好的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已制定了推广时木茶厂立体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拟在全市建设推广示范基地3175亩。”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师父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云南茶产业,将他的毕生所学‘写’在了万亩茶园中,造就了如今普洱茶百业兴盛、衣食万户的美好景象。”杨显鸿说,蕞好的铭记,就是沿着他的足迹,循着这座精神丰碑,做大做强普洱茶产业,让更多的人都喝上一杯健康的普洱茶。
云南昆明新增2例确诊病例和2例无症状感…
云南省庆祝第5个中国医师节暨首届云南省…
云南公布今秋265本中小学教科书零售价
上半年昆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云南省建设集中统一的“一卡通”管理平台
云南省强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服务 保障重…
游客入园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云南文山:打造百姓富足的边境小康村
云南:赤水河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