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内容

从“盖房子”到“顶竹笋”:我国科学家首创晶体制备新方法

admin6个月前 (07-07)新闻中心387

晶体是计算机、通讯、航空、激光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材料。传统制备大尺寸晶体的方法,通常是在晶体小颗粒表面“自下而上”层层堆砌原子,好像“盖房子”,从地基逐层“砌砖”,蕞终搭建成“屋”。

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创出一种全新的晶体制备方法,让材料如“顶着上方结构往上走”的“顶竹笋”一般生长,可保证每层晶体结构的快速生长和均一排布,极大提高了晶体结构的可控性。这种“长材料”的新方法有望提升芯片的集成度和算力,为新一代电子和光子集成电路提供新的材料。这一突破性成果于7月5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图为用“晶格传质-界面生长”新方法制备晶圆级二维晶体(受访者供图)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开辉教授介绍,传统晶体制备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原子的种类、排布方式等需严格筛选才能堆积结合,形成晶体。随着原子数目不断增加,原子排列逐渐不受控,杂质及缺陷累积,影响晶体的纯度质量。为此,急需开发新的制备方法,以更精确控制原子排列,更精细调控晶体生长过程。

为此,刘开辉及其合作者原创提出名为“晶格传质-界面生长”的晶体制备新范式:先将原子在“地基”,即厘米级的金属表面排布形成头部层晶体,新加入的原子再进入金属与头部层晶体间,顶着上方已形成晶体层生长,不断形成新的晶体层。


实验证明,这种“长材料”的独特方法可使晶体层架构速度达到每分钟50层,层数蕞高达1.5万层,且每层的原子排布完全平行、精确可控,有效避免了缺陷积累,提高了结构可控性。利用此新方法,团队现已制备出硫化钼、硒化钼、硫化钨等7种高质量的二维晶体,这些晶体的单层厚度仅为0.7纳米,而目前使用的硅材料多为5到10纳米。

图为基于二维晶体的电子和光子集成电路(受访者供图)

“将这些二维晶体用作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材料时,可显著提高芯片集成度。在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晶体管密度可得到大幅提升,从而实现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刘开辉说,此外,这类晶体还可用于红外波段变频控制,有望推动超薄光学芯片的应用。

园区产业招商:精准链接招商引资载体和政策

链接优质厂房土地资源+强势政策支持
服务区域:中国大陆、泰国、印尼、越南
更多厂房土地 请点击【园区产业招商】
上海周边·昆山高标准厂房出租/至高1-10年免租期


产业园项目展示(推广接洽133-91219-793

长三角重点推荐园区厂房
更多厂房土地 请点击【园区产业招商】
上海区域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sh-daijia.com/index.php/post/27348.html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