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不一样的科创园区
时代号角吹响,奋斗铸就华章。2024年,以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鹰重工”)、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普电气”)为主体申报的两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简称“航宇救生”)、襄阳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获评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区在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领域收获了一个个国家级荣誉。
铿锵步履源自厚积薄发。近年来,襄阳高新区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求,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纵深推进,经济量级、产业层级不断提升。
9月12日,由金鹰重工生产的两台JWDT-6型液压平台车驶离襄阳,通过陆运发往香港,将用于香港地铁线路和接触网设备的日常维护。
近年来,金鹰重工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和市域铁路发展需求,先后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香港等40多个城市提供了各类工程装备1400余台(套);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铁路“走出去”发展战略,累计向新加坡、巴西、新西兰、苏丹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900余台套轨道工程机械,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小批量出口向全品类、大批量出口的突破。
目前,包含智能制造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个细分领域的襄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拥有规上装备制造企业87家。2023年,襄阳高新区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744.5亿元,同比增长11.9%,距离千亿级只有一步之遥。
今年3月,襄阳中车电机技术有限公司新能源系统及装备产业化建设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新能源系统及装备预装式变电站1000台套、高低压开关柜2400台套、保护控制设备4300台套生产能力;6月,投资20亿元的恒宝襄阳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开工,将打造“用地集约、产业集中、服务集成”为特色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区……一个企业引来一条产业链,一个项目成就一个产业园,襄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走上快车道。
新能源新材料一直以来都是襄阳高新区的主导产业,新华光特种光学玻璃、超卓航科金属增材制造、回天新材胶粘剂、汇尔杰玄武岩纤维等都在行业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新材料产值实现196.5亿元,是襄阳高新区增速蕞快的产业。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襄阳高新区还将围绕钒储能、光伏、新型材料等重点领域,优化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布局,加快回天新材15万吨高端封装胶粘新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材料智能化生产线亿元的大力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开工,并瞄准氢能、新型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前沿高端领域持续发力。
在数字经济领域,襄阳高新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同步推进。一方面以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加快聚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以数字赋能制造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服务业企业,打造数字产业集群。目前华中地区蕞大的仓储式数据中心——襄阳移动云计算中心,正在规划总投资65亿元的襄阳智算中心及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另一方面,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加快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企业上云等示范标杆。目前,襄阳高新区回天新材等19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5G工厂、示范工厂或优秀场景等,新火炬等2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奋斗,襄阳高新区从传统农业地区到抢抓“三线建设”重大机遇成长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实现跨越赶超,为襄阳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未来,襄阳高新区将以“卧龙出山”的历史自觉和使命担当,抢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以自我革命精神完成全面深化改革“赶考+补考”任务,为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6月3日,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徐徐展开,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而生产这面国旗的玄武岩纤维材料正是由襄阳高新区企业湖北汇尔杰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尔杰”)提供的。
针对此次任务中高低温循环、高真空及强紫外辐射等极端环境要求,汇尔杰联合武汉纺织大学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卫林院士月面国旗团队、安徽华茂集团选用玄武岩材料,历时近4年,攻克了玄武岩超细纤维纺丝、纺纱、织造及色彩构建等诸多国际难题,首次成功研制出无温控保护、独立动态展示的“石头版”高品质织物国旗。
汇尔杰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攀高逐新的背后是襄阳高新区企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取得辉煌成果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截至目前,襄阳高新区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28家,总数占襄阳市的43.5%;科技型中小企业852家,占全市的32%;湖北省级瞪羚企业62家,位居全省高新区第二位;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5家,其中国家级20家。近几年,这些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余项。
“2023年,襄阳高新区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59.48亿元,同比增长13.3%。”襄阳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企业自发加强投入的同时,政府部门用好‘有形的手’,引导企业开展颠覆性、突破性技术攻关,聚焦主导产业,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今年,襄阳高新区4家企业入围2024年全省‘揭榜挂帅’需求项目,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二。”
优质的科创平台能够整合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要素,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载体,更是襄阳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潜力所在。
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在外设立科创飞地,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研发成果在本地落地转化。德普电气与山东大学共同成立新能源与储能控制创新研究院,围绕“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数智化测试与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并连续两次承办全国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大会;骆驼集团在国内外建立多个综合性研发机构,拥有授权专利1400余项;回天新材通过在中国鄂、沪、粤、苏等地和日本、越南建成产业基地和研发中心,参与22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定,12款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引领国产替代进口,抢占行业制高点。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襄阳科技城是襄阳市“一核三城”创新主平台的重要作战单元,襄阳高新区通过加强基础设施优化,实施精准招商,已经吸引了100多家优秀企业入驻该科技城,其中,7家获评瞪羚企业,1家获评潜在独角兽企业,绿鑫生态、天鼎微波、华中干细胞(湖北)生物、华中3D打印智造中心、微伞医疗等一批企业逐步成为行业“领军者”。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进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航天42所获批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实现襄阳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襄阳航空研究院、襄阳湖北工业大学产业研究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襄阳产学研基地等优质平台资源,成为襄阳高新区科技协同创新、产业项目孵化的重要阵地。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东风汽车股份与苏丹G集团公司签约,开启了“中国+苏丹制造”汽车产业合作新模式;9月8日,第二批次1000辆东风轻卡紧急发运美洲……东风汽车股份海外市场拓展蹄疾步稳。截至今年8月,东风汽车股份海外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07%,利润同比增长229%,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东风汽车股份加速出海,得益于协同产业上下游企业一体化推进转型升级。在产业上游,投资建设行业首个工业4.0铸造新工厂,工厂自动化率从27%提升至68%以上,产品质量、制造成本、生产效率、绿色环保全面达到国内铸造行业标杆水平;在产业中游,康明斯智能化重马力工厂建成国家级5G数字示范工厂,采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实现20多种生产场景的数字化、自动化,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在产业下游,新建以数智赋能、柔性制造、绿色环保为特点的轻型商用车智能制造和绿色工厂,形成“可油可电、可轻可VAN、可气可氢”的轻型商用车定制化生产矩阵。
襄阳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介绍,随着一批深度技改升级项目的陆续投产,襄阳高新区汽车产业“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升,已进入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
传统汽车发展稳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逐步获得突破。2023年1月,襄阳高新区引入东风纳米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并且布局了比亚迪刀片电池、东实新能源动力电池、惠强电池隔膜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配件项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下,今年以来,襄阳高新区汽车产业连续5个月累计产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3.3万辆,同比增长218.8%,累计实现产值66.1亿元,同比增长232.5%。
襄阳市作为全国首批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之一,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拥有先发优势。襄阳高新区按照“车路云一体化”布局,已完成对33.4公里智能网联汽车公开测试道路的智能化改造,构建形成了车路协同测试场景29项,建成了全国领先的支持车联网深度应用的开发测试和验证平台。同时,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制造、场景测试、商业化应用,引进苏州九识自动驾驶城市货运华中区域总部项目、新石器慧通无人车整车智能制造工厂项目;支持东风汽车股份无人驾驶清扫车、物流车、接驳车商业化运行,探索智慧出租、智慧环卫、末端无人配送等更多应用场景。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众号:园区产业招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